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9篇
  免费   1471篇
  国内免费   985篇
林业   11574篇
农学   425篇
基础科学   458篇
  3049篇
综合类   7533篇
农作物   205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363篇
园艺   366篇
植物保护   50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796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561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1266篇
  2013年   1209篇
  2012年   1854篇
  2011年   1766篇
  2010年   1461篇
  2009年   1485篇
  2008年   1363篇
  2007年   1492篇
  2006年   1239篇
  2005年   1130篇
  2004年   904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农业转移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所面临的语码选择、家庭语言规划等语言问题与该群体的城市融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合肥两所小学的调查发现,普通话在该群体语言使用和家庭语言规划中具有较高的取向度,而合肥话与该群体的城市融合之间具有更强相关性。语言取向度高的原因在于合肥言语社区中普通话社区的互动人口和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而合肥话与城市融合的相关性更强则体现了语言认同在城市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也证明了提高城市方言取向度是促进城市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2.
以合肥市二环内、大学城和职教城3个典型区域的15所建设于不同年代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Arc GIS判读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分析高校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表明:①15所高校现实树冠覆盖面积283.25 hm~2,整体树冠覆盖率29.67%;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在11.90%~43.89%间变化,潜在树冠覆盖率在1.73%~30.00%间变化。②超过2/3的高校树冠覆盖率处在高覆盖度或极高覆盖度。③早期建设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整体上高于后期建设的,二环内高校(38.69%)最高;而在树冠覆盖潜力增长方面正好相反,职教城高校潜在树冠覆盖率(19.02%)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未来整体树冠覆盖率可提高至40.14%,不同年代区域高校树冠覆盖差异主要受时间跨度对树木的影响和高校绿化建设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4.
龄级结构是反映林分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方面,而建立森林收获调整模型是对龄级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内黄林场优势树种杨树和刺槐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场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线性规划和目标规划方法对林场优势树种龄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采用欧氏距离和平衡率对调整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调整期末各龄级面积分布均衡,2个树种龄级结构的平衡率均达到0.96,欧式距离缩小至85%以上,其中刺槐缩小达100%,接近法正状态;优势树种杨树和刺槐调整期内出材量分别达68 059.3m^3和15 358.4m^3,期末蓄积量分别占初期的127.6%和46.5%;优势树种杨树和刺槐碳储量期末分别达到26 797.4t和4 415.4t,分别占初期的111.3%和85%。  相似文献   
95.
针对宁南山区春季降雨少、低温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而作物生育中后期高温胁迫限制马铃薯块茎形成导致减产等问题,于2016年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塑料地膜(DM)、玉米秸秆(JG)、生物降解膜(SM)、麻纤维地膜(MM)、液态地膜(YM)及沟不覆盖(BM),以传统平作为对照(CK),研究沟垄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DM,SM,MM和YM马铃薯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表现出增温效应,而处理JG和BM表现为降温效应,其中处理DM增温效果和处理JG降温效果最佳.处理YM,JG对马铃薯生长前期保水效果较好,分别较CK显著提高13.3%,27.0%,而处理JG,DM对生育中后期的保墒效果较佳,分别较CK显著提高22.4%,13.2%.处理JG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其增产效果最为显著,DM次之,分别较CK增产47.8%,44.8%,其他处理较CK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宁南山区实施垄覆地膜沟覆秸秆模式可调控土壤水热环境,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
Caatinga is a Brazilian dry ecosystem that occupies around 1 million km2 and is one of the largest tropical dry forests of the world. About 46% of the area that was originally covered has been deforested. Land use can cause pronounced reduction in soil carbon stocks tha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land use on oxidizable carbon fractions, total carbon stocks and humic substance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soil in a Brazilian semi-arid region. We analyzed soils from tropical dry forest (TDF), forest succession with Anadenanthera falcata (ANA), with Tabebuia alba (TAB), secondary scrubby regeneration (SCR), and non-irrigated maize (MS). Forests showed larger fractions of more labile carbon, except for TDF. The most recalcitrant fraction of carbon stock, humin fraction stock, with the different land use decreased by 38–53% compared to TDF. Oxidizable carbon fractions, carbon stocks, and humic fraction stocks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the successional land uses and agricultural cover from TDF, mainly in the 0–5?cm lay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land use, especially with ANA forest succession, showed a larger labile carbon fraction, indicating easy decomposition and loss. Our results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o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forested areas in tropical dry caatinga ecosystems. This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conservation of dry forest systems and could serve as guideline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ly impacted caatinga areas.  相似文献   
97.
The Lake Victoria Basin (LVB) is known for its high level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endemism. Freshwater ecosystems within this region are highly threatened, putting both biodiversity and human livelihoods at risk. Protected areas (PAs) shoul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conservation actions to tackle threats but currently poorly represent freshwater species. To address this issue, 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Marxan) was used to identify networks of sites within the LVB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based on existing Key Biodiversity Areas (KBAs) and PAs, and with minimal cost in terms of area and human impact. Networks were identified separately for threatened species and/or those endemic to the LVB, and those susceptible to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Here, these were combined to present an overall sites network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Site‐leve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a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exist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98.
针对精确获取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农业大棚的分布情况并进行长时间的序列动态监测存在数据量大、计算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能够实现快速存取、实时处理海量卫星数据,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进行农业大棚时序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自动提取,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实现山东省农业大棚的遥感分类,从而生成了山东省近30年农业大棚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动态变化图。结果表明,本文分类流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其平均总体精度达到91.63%,Kappa系数均值为0.8642。经分析,山东省农业大棚从1990年的6.67 km^2增加到2018年的9919.40 km^2,增长速度为354.03 km^2/a。  相似文献   
99.
自然保护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动物生境产生影响,造成动物死亡率提升。动物通道的设置是改善由道路建设引起的生境破碎化的有效途径,而正确选择动物通道的位置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以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对林区生境影响较大的6种环境因子:树种类型、树种平均年龄、胸径、坡度、海拔以及郁闭度,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分析,相对权重依次为0.296、0.235、0.163、0.085、0.076、0.145。将因子进行叠加构建出生境适宜性指数(HSI)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模拟动物潜在的活动路径与道路叠加,从而确定合适的动物通道位置。结果表明,HSI较高的区域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中部高海拔地区与缓坡地带,植被主要以天然阔叶林为主,树种的平均年龄大,覆盖面积广,郁闭度高,能够为大中型的走兽提供较好的觅食、隐蔽、繁殖场所,结合量化出的动物活动路径,得到2处动物通道的理想位置。此经HSI模型模拟出的路线只能是一种大概率情况,所建议的通道建设完成后,还需进行持续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监测,以评估通道的有效性,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直到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效果良好。对于所得到的动物活动路径,不仅可以为动物通道选址提供参考,也可为动物迁移廊道修正、林区择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以广州市海珠广场绿地景观提升改造为例,探究老城区中心广场景观提升的策略和途径。通过原状广场实地调研、环境精准识别,针对绿化景观无序、场内空间封闭、园路铺装失修等现状,结合SWOT模型,对工程项目的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制定挖掘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的景观改造原则。采用适当抽疏、增加花卉、合理规划景观格局、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等措施,打造兼具"红色"文化传承、门户形象展示、休闲观光、活动举办场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